网站首页 > 济宁经开区“三个先行先试”打造 “企业闲余” 交易平台 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济宁经开区“三个先行先试”打造 “企业闲余” 交易平台 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为多方位提升市场主体服务效能,助力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大胆探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围绕完善交易机制、强化平台建设、全面激活市场三个方面开展三个先行先试搭建了全市首个为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免费提供服务的政府平台--“企业闲余交易平台,构建了材料极简、环节畅通、流程清晰、操作便捷的闲余交易业务体系,打破了买家找不到卖家、卖家找不到买家的信息壁垒,推动了闲置资产循环利用和高效配置。企业闲余交易成功入选济宁市招标投标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清单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试点事项清单

一、在完善交易机制上先行先试。(一)规范“企业闲余”交易流程。为方便市场主体参与我市企业闲余交易项目,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度,依据行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企业闲余交易工作规程》,对流程节点进行优化,规范了闲余交易项目运行,提升了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服务体验。(二)强化进场交易见证服务。制定《济宁市企业闲余交易见证服务清单》,梳理了《企业闲余交易申请表》、出让公告、出让须知、采购公告、出让人(采购人)承诺书等8项文件示范文本,提供了针对出让人和竞买人等不同角色的3项系统操作说明。通过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优化了服务流程,强化了信用承诺保障机制,实现了闲余交易统筹有序、高效、便捷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推动了在业务受理、交易见证等各方面的精细化服务。

二、在强化平台建设上先行先试。(一)搭建“企业闲余”交易平台。开发了创建项目、编辑标的、设置网络竞价、发布公告、更正公告、参与网络竞价、查看报名统计等10余项业务功能和挂牌信息统计、实物资产统计等查询功能。目前,已建成以正向竞价和反向减价为主体的竞价模式,满足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需求,实现了市场主体参与交易零跑腿”“零接触”“零成本。同时,平台运用统计查询功能,实现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企业闲余交易项目发展、程序规范、决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二)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企业闲余依托济宁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与市场监管局、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单位积极开展对接,获取了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的相关接口,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闲余交易平台中的认证登录。市场主体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进入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验证执照并扫码授权登录系统,参与交易,不再局限于账号密码、CA证书等传统登录方式。

三、在全面激活市场上先行先试。主要路径和方法是通过三个扩大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一)扩大社会知晓度。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网、大众日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济宁日报等20余个媒体平台推送企业闲余宣传信息80余条,学习强国阅读量达50余万人次、点赞量达2余万人次,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广泛深入宣传企业闲余工作做法和实施成效,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不断提升社会知晓并激发广大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二)扩大市场主体服务范围。打造经开区企业闲余交易项目先行地,统筹有序推进闲余交易向济宁市14县(市)区企业、省内企业、国内企业延伸拓展,推动形成辐射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的服务方式。目前,企业闲余交易已在市域范围内从经开区向任城区、嘉祥县拓展。(三)扩大平台覆盖范围。企业闲余交易类别由资产出让扩大到物资采购,竞价模式由正向竞价扩大到反向减价,闲置资产由生产设备、废旧物资出让,逐步扩大到公寓、厂房、办公楼出让或租赁等交易。自4月份平台上线以来,发布闲置设备出让标的14个,挂牌价格53.2万元,成交金额36.9万元;发布采购标的12个,挂牌价格3780万元,成交金额1600万元;发布厂房、公寓租赁标的9个,挂牌价格963.0345万元,成交金额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