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曲阜分中心坚持以数字化促进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依托济宁市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电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了项目交易数据自动归集、智能存储、管理查阅的智能化和一体化,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全程留痕”的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有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助推平台服务效率再提升。
一是提升交易档案归集效率。项目在完成电子合同签订后,由招标(采购)代理机构将从进场到合同签订整个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交易文件,包括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文件、开评标信息、中标信息、合同备案、音视频等交易资料在线“一键归档”,有效提高了档案归集效率,也解决了传统纸质档案无法全部存储所有投标人投标文件资料等问题,确保了交易项目电子档案更加完整、全面,也大大节省了纸质档案存储成本。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1070余个项目交易电子档案备份存储。
二是提升交易档案查阅效率。档案管理系统的快速检索功能,支持按照档案标题、卷宗目录、时间范围等关键词进行筛选查阅,查询档案速度快且查阅过程可溯可查、全程留痕,相比较传统纸质档案查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室按年份、按项目类型分类查找档案,有效提高了电子档案的查阅效率;同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线借阅管理需二级审核,确保档案的规范性和保密性。
三是提升交易档案安全保障。公共资源项目电子档案运用“防火墙、云服务器”等技术防范外来非法访问、抵御病毒入侵,严格限制电子档案访问和操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可对电子档案进行常规备份和容灾备份,下载档案zip或db文件,防止电子档案存档载体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或设备故障而丢失信息。电子档案还有效避免纸质档案因火灾、潮湿、霉变、虫害等因素破坏档案完整性。
四是提升交易档案公共服务内涵。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切入点,加大电子档案资源的挖掘分析力度,加强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信用信息,即交易项目电子合同主要内容及时归集至信用信息平台,将信用记录信息公开,为社会各界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阅功能,自觉接受社会的信用监督,最大限度实现档案蕴含价值的转化和增值,为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