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在全流程电子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
推行全程电子化交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从项目登记、文件发布、网上答疑、投标保证、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全流程“无纸化”,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上线运行“标立通”微信小程序,通过“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实现文件电子签章、解密、电子保函开具、开标等功能,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向“掌上办”“智慧化”迈进。
助企减负“零成本”,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在投标保证金方面,在前期推出电汇现金缴纳、银行保函、保险保函和担保保函的基础上,率先全省推出了投标保证金保函开具“零”付费。满足条件的投标人出具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投标文件等资料,仅需从投标企业的基本账户汇入一元钱,用于投标企业基本账户信息的确认,担保企业当天开具投标保函,实现了投标保证“零”支付。至去年8月份以来,已开具“零”付费投标保证保函40余个,为企业减少1389万元资金支出。同时,取消纸质投标文件,为投标企业节约投标文件制作费;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为投标企业节约人工费、差旅费、住宿费等方面的费用,实现了投标“零成本”。
打破传统惯例,推行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优势,积极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辟评标“新格局”。2022年全年,全市共开展了162项远程异地评标项目,项目类别涉及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目前已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交易主体满意度。完善重点项目对接机制,靠前服务,主动服务。项目未进入招标流程前积极与招标人进行沟通,详细提供政策、交易流程等业务指导服务,提前做好项目交易准备工作,确保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行。同时实行“一项目一回访”,常态化开展回访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