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拓展电子交易平台应用和服务,明确厘清工作主线,创新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成效,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立足便捷,扩展服务。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CA证书全省跨平台、跨区域互认,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一键扫码认证登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专家评审费用在线支付、项目档案无纸化、电子化管理,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从“线上办”到“掌上办”,实现了虚拟数字证书应用、招投标文件电子签章、投标文件解密、电子保函开具、开标、预约开评标场地、定向提醒功能和多轮报价等交易事项向移动端延伸,立足便捷,助推服务场景持续走向智慧化、高效化。
二、技术支撑,强化服务。在全市、全省不断扩大“朋友圈”,实现了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并不断向省内远程异地评标、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有序推进,评标模式由原来的1主场1副场的“1+1”模式,向1主场多副场的“1+N”模式转变。截至目前,经开区已相继与山东省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任城区、兖州区、邹城市、嘉祥县、梁山县等20余个地区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好友”关系,2023年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58场次,2024年已完成3个亿级工程建设项目和3个千万级工程建设项目的1+N远程异地评审,实现了跨区域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认真进行项目登记、时间确认、场地安排、业务指导、信息发布等服务,对交易事项、交易流程和要素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实现“招标人在线提交、行政监督部门在线确认、系统自动推送交易平台受理”的项目进场模式,1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受理、场地预约和公告发布。在项目注册、招标公告发布等交易环节,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交易过程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创新实施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实现业务办理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所有事项办理无积压、无拖延。
今后济宁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以交易全程电子化为基础、服务全程标准化为核心、监管全程规范化为重点,大力推行数字化交易,为交易主体提供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