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任城区“优化营商环境 凝聚发展合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专场在任城区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任城分中心全力做好优化任城区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倾力打造一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工作,深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和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办事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任城分中心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交易流程,推动各项工作升级,全力优化我区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倾力打造一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有序规范和高效便捷。2022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41宗,中标总额38.91亿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101宗,中标金额35.99亿元,政府采购项目252宗,中标总额2.54亿元,产权交易项目71宗,成交价总额0.12亿元,综合交易项目17宗,成交总额0.26亿元。
一、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构建规则统一、公平透明、监督规范、高效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不见面开标、网上评标系统,实现涵盖所有交易类型、联通各行政监管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体系建设,实现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环节全流程“无纸质”,相关交易主体“少跑腿”;推进“一网三平台”实施,实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互联互通,整合优化多业务系统,实现交易数据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类型的项目实时交互、交易信息广泛共享;推广使用线上电子保函平台,为投标企业提供多元化、7×24全天候、全程在线金融服务,在线“秒办”电子保函业务;利用大数据推动交易服务数字化升级,任城分中心着重做好“数据整合”、“智慧见证”工作,实现了“一键归档”各业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图片等不同类型交易数据,实现了“一项目一归档”。
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监管新格局
由区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各级各部门成立本单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小组,建立“3+3+N”议事决策模式。创新监管模式,成立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组长的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领导小组,出台相应议事规则,作为我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决策、协调和领导工作。强化任城区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任城区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记录管理办法》、《济宁市任城区投标人(供应商)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济宁市任城区评标专家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守法诚信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管理。
三、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多项减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取消公共资源项目各类进场交易费用,大力推行电子保函等保证金替代手段,进一步简化保证金退付流程,缩短保证金退付时限,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审,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费用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为企业节约了差旅、工本、餐饮等投标费用,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四、坚持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减少专家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正面接触
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设置了开标区、评审区、候标区、监控区、自助服务区、办公区六个功能区的交易场所,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满意度。根据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部署,任城分中心在封闭的评标区内打造远程异地示范评标室,包含4间评标室、28台机位,配备了远程视频数据化会议终端、专家云签设备;使用运行济宁“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数字化水平和效率,避免了与评标专家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
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进程,对标先进地区,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提档升级,并加快向“智慧交易”、“掌上交易”迈进。
今年,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服务水平上寻求突破。不断创新服务意识,倡导“工匠精神”和精细化工作态度,对待服务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化跟踪服务制度,加强交易秩序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反映,确保交易活动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运行。
二、继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电子化。积极推动电子证照、智慧监管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运用,形成项目交易全流程透明化信息链条,实时监控交易运行状态,让项目交易全过程看得清。
三、协调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实施监管。对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全部实现进场交易,规范交易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公开透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