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任城分中心秉承高效、便捷的服务理念,采取四个“紧抓”措施,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一、紧抓交易信息公开,打造“阳光交易”
为打造阳光交易环境,主动公开招标投标相关信息,加强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在各领域的利用,为交易监管提供基础支撑。通过交易中心门户网站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平台、政府采购交易监管平台互联,将信用记录信息公开,为社会各界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阅功能,自觉接受社会的信用监督。
二、紧抓诚信管理建设,促进“公平竞争”
任城分中心联合区社会信用中心,先后出台《任城区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记录管理办法》《任城区评标专家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任城区投标人(供应商)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项目中介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投标企业等各方主体的信用责任,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各主体行为,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落实落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良性发展。
三、紧抓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不见面开标、网上评标系统,实现涵盖所有交易类型、联通各行政监管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体系建设,实现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环节全流程“无纸质”,相关交易主体“少跑腿”;推进“一网三平台”实施,实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互联互通,整合优化多业务系统,实现交易数据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类型的项目实时交互、交易信息广泛共享;推广使用线上电子保函平台,为投标企业提供多元化、7×24全天候、全程在线金融服务,在线“秒办”电子保函业务。
四、紧抓风险防控强化,确保“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是公共资源交易的重要保障。使用运行济宁“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数字化水平和效率,避免了与评标专家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