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太白湖分中心依托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狠抓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通过实践扎紧制度的笼子,逐步消除制度的真空。
一是交易流程全电子。利用电子化交易系统,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投标人可以线上下载招标文件、线上上传投标文件、在线提问、在线答疑;利用“不见面”开标大厅进行网上开评标等,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人员集聚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网上“不见面”开评标的推行,一方面进一步隔离投标单位,使得投标单位之间围标、串标的情况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斩断了投标单位和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出现的不正常接触,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地开展。
二是数字见证遵规程。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太白湖分中心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利用网络、语音、视频等电子化技术打破开评标服务的数据壁垒,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互联互通,全方位监管交易评标现场。实时、全景、在线开启见证服务,全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从“一人一标”到“一人多标”、“现场见证”到“数字见证”的转变,营造规范、高效、阳光的交易市场环境。
三是工作制度强建设。一是对交易环节各个风险点进行梳理、评估,将风险分为共性风险和具体岗位风险,根据每一种风险表现形式都建立完善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定期观看廉洁教育警示片,强化廉洁思想意识,有针对性开展内部风险防控,做到责任风险查得出、管得住、有成效。二是做好记录报告,对开评标现场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如实、详细记录,第一时间向领导和相关监督部门汇报。
近年来,济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太白湖分中心不断加强风险防控,突出制度建设,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各方市场主体,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满意度,多措并举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