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白湖新区聚焦全市争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强化服务监督为抓手,着力构建环节少、流程优、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招标投标交易环境,全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减压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一、简化流程,推动交易环节“电子化”。打造公共资源交易线上办理系统,实现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招标计划、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多个节点全流程“无纸质”,相关交易主体无需到达现场,即可在网上办理全部手续,真正实现了“零跑腿”。创新启动“远程帮办”服务,优化“远投网开”,实行入场登记网格化、投标准备自助化、数字证书“快递化”,实现交易活动24小时申报、异地化办理,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2023年1-9月,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82项,交易金额7.12亿元,通过向企业减压附能,各方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4000余万元,招投标项目进场交易实现率达100%。
二、节约成本,推行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助企政策,降低投标主体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5月市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为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的精神,太白湖新区率先在全市住建、水利领域推行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打响保证金减免政策第一枪,优化交易投标保证金缴退。对完成交易活动的项目标段,在中标候选人公示后1个工作日内,交易平台自动发起退还未中标企业投标保证金的指令,实现当日系统自动退回。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今年累计减少投标人资金占用1.5余亿元。
三、改革提升,推行“1+N”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用“科技+制度”,强力推进项目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实现突破。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实现了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的地域隔离,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了评标质量,提升了评标效率,达到专家优质资源共享效果。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审项目38个,其中主场28个,客场10个。远程异地评审打破了空间、场地、地域等条件限制,减少了人为干扰,降低了评审成本,提高了评审效率。
四、评定分离,推动评标定标“透明化”。“评定分离”制度是为了规范招投标活动,创新招投标监督和管理模式,落实招标人责任制,将招投标程序中的‘评标委员会评标’与‘招标人定标’作为两个独立的环节进行分离,同时让评标专家回归本职工作,‘评委’不再担当‘裁判’的职责,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和决策参谋的作用,进一步压缩评标委员会的自由裁量空间。招标人在综合考虑企业技术、质量、安全、工期、市场信用、报价等因素的基础上择优定标,有效抑制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之间的利益输送,投标人围标串标、挂靠转包的机会大大降低,低价中标的情形有所减少,引导投标人靠过硬的实力、良好的信誉赢得市场。
五、大胆创新,“推行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事项。“推行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揭榜挂帅”事项清单》。太白湖新区作为试点推动落实,目前已完成5个项目的进场交易,投资额约5828.72万元,为项目建设投资节约80余万元,降低交易成本200余万元。“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有效减少招标重复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提升项目吸引力,增加竞争度,节约投资。
六、应进必进,推动目录外项目进场交易“规范化”。创新思维,统一项目交易平台。目录内、外项目各有各的特殊性,中心总结不同项目交易的共同点,创新思维,统一了交易模式,规范了目录内、外交易项目统一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推动交易平台与行政监督部门有效衔接,开展“互联网+监督”,及时推送开标等关键环节视频音频,实时交换交易全过程数据,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