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等发展战略推进,太白湖分中心强化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以改革创新为统领,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精简管理事项和办事流程,创新开展“新、减、数”三字领跑,实现“自强本领+提质增效”双提升,点燃公共资源交易“新引擎”,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一、“新”字引领,探索“交易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2023年4月份,太白湖分中心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电话沟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214家交易主体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发现建设工程项目交易存在招标投标时间过长、紧急实施项目的招标投标无法满足项目时间需求、同类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大中小型项目多次招标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太白湖分中心认真思考、用心谋划,创新提出优化投标等标时间、建立预招标制度、实行合并招标三个方面改革。其中“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制度,被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揭榜挂帅”任务清单。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改革创新,细化运作流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出台了《太白湖新区推行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制度实施方案》、《太白湖新区推行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制度操作指引(试行)》、《太白湖新区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文件范本》等文件规范合并招标行为。近日通过“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制度”完成的5个项目来看,原本需要组织21次的招标、采购活动缩短成5次,减少了19次开标活动,工作效率提高了420%,投标人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更合理有效的配置项目班子人员,在投标报价时能够综合考虑人、材、机、利润、措施费等报价,为项目建设投资节约150万元,降低交易成本8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选队伍、节约资金的目的,同时还提升了项目吸引力,增加项目竞争度。
二、“减”字当先,优化营商环境
减少投标主体交易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客观需要。长期以来,投标人缴纳投标保证金是工程建设类项目招标活动的惯例,而企业因缴纳投标保证金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且占用周期长,一些中小微企业为了多投标不惜向银行或社会机构借款来缴纳保证金,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太白湖分中心抢抓先机、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通过拓展投标保证提交形式和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5月31日,太白湖新区率先推、大胆试,在全市住建、水利领域首个推行项目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北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EPC)、中国移动(济宁)数据中心施工等多个项目,通过免收保证金、保证金缴纳比例由2%降至1%的方式,为投标企业减轻2000多万元的资金压力。通过对全区工程建设项目类的投标保证金分析,保函形式提交投标保证金占投标总金额的93.96%,每年为企业释放现金近亿元。
三、“数”字升级,下好交易“一盘棋”
近年来,太白湖分中心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加快创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争创省级以上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蹚出了一条“数字赋能、数字保函、数字见证、数字服务”的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发展的“太白湖交易新模式”。随着区块链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山东省政府下发《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太白湖分中心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探索创新“一件事”场景,推出《“济太易”数字应用虚拟现实云服务》,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无感智办”服务场景,实现云辅导、云评审、云服务等方式,构建招投标“探索创新‘济太易’数字应用场景虚拟现实云服务”,各方交易主体无需到达现场,通过AR虚拟数字人可以全程掌握项目进展动态实,实现在线开标、在线公示、在线问答等功能。虚拟现实云服务的实施,形成了独有的公共资源交易元宇宙评审技术创新,通过现实物理隔离、虚拟智能汇聚,提升对“1+N”远程异地多点评审主副场的整体把控,促进评审工作更加公正规范。通过《“济太易”数字应用虚拟现实云服务》提醒引导服务后,有效推进项目的进度,增加了评审和公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了投标效率近70%,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