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BIM辅助评审 助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9月2日,创新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评标评审系统的的建设工程项目--济宁市兖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西北护城河及连接水泵防洪排涝整治工程设计”顺利完成中标通知书的发放工作。
根据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开展2024全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评标评审系统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被选为试点单位,兖州分中心积极响应紧密配合,在市中心带领下推进BIM智能评标评审系统应用试点工作。为推动BIM智能评标评审系统先行先试,兖州分中心成立试点工作小组,负责和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试点工作小组多次组织区相关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区招标投标监管部门召开推进会,加强BIM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的宣传推广,推动对BIM技术认知度和参与度。业务科室各司其职,提前介入服务,对项目进行详细评估,确保项目规模、技术难度及实施条件符合BIM智能评标评审系统的要求。基于调研及实际,最终筛选“西北护城河及连接水泵防洪排涝整治工程设计项目”进行BIM招投标应用。
为顺利推动BIM技术在该项目运用,兖州分中心积极争取市中心支持。项目筹备前期,市中心多次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对兖州分中心、兖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招标代理公司进行了的BIM技术和系统操作培训,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保障项目顺利开、评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BIM系统技术人员驻兖州主会场,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本次评标采用“‘1+N’远程异地评标”,兖州分中心为主会场,市中心和经开区分中心为副会场。三地评标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对上传的BIM模型文件进行动态观察、移动等多种形式的预览,直观、全面地了解了各投标单位的设计成果,提高了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最终的中标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方案设计招标阶段引入BIM技术,便于投标人呈现方案亮点,对比方案外观、方案技术经济参数等,从而增强评审环节的针对性,加深方案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为后续施工图设计、施工、合同履约等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实施全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
接下来,兖州分中心将按照市中心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拓展“BIM技术+智能评标”多层次、多领域运用,推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向智能化、可视化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水平。